民數記 2:10-34, 民數記 3:1-51 CCBT

民數記 2:10-34

南邊是呂便營區及其旗號。呂便人的首領是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蘇率領四萬六千五百人。 呂便支派旁邊安營的是西緬支派,首領是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率領五萬九千三百人。 然後是迦得支派,首領是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率領四萬五千六百五十人。 呂便營區共十五萬一千四百五十人,他們是第二隊。 隨後是會幕和利未人的營區,在其他各營中間。他們各就各位,各歸本旗,照安營時的次序出發。

西邊是以法蓮營區及其旗號。以法蓮人的首領是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率領四萬零五百人。 以法蓮支派旁邊是瑪拿西支派,首領是比大蘇的兒子迦瑪列率領三萬二千二百人。 然後是便雅憫支派,首領是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率領三萬五千四百人。 以法蓮營區共十萬八千一百人,他們是第三隊。

北邊是營區及其旗號。人的首領是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率領六萬二千七百人。 支派旁邊安營的是亞設支派,首領是俄蘭的兒子帕結率領四萬一千五百人。 然後是拿弗他利支派,首領是以南的兒子亞希拉率領五萬三千四百人。 營區共有十五萬七千六百人,他們是後隊。

以上照宗族和隊伍統計的以色列人共六十萬三千五百五十名。 照耶和華對摩西的吩咐,利未人沒被統計在其中。

於是,以色列人照耶和華對摩西的吩咐,各按自己的旗號安營,各按自己的宗族啟行。

Read More of 民數記 2

民數記 3:1-51

利未人的職分

以下是耶和華在西奈山與摩西說話期間亞倫摩西的後代。

亞倫的長子是拿答,其他兒子還有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亞倫的兒子都是受膏的祭司,從摩西那裡承受聖職做祭司。 拿答亞比戶西奈曠野用凡火向耶和華獻祭,因而被擊殺。他們沒有後裔,因此只剩下以利亞撒以他瑪在父親亞倫身邊擔任祭司。

耶和華對摩西說: 「你去叫利未支派來協助亞倫祭司。 他們要為亞倫和全體會眾在會幕司職,辦理聖幕的事務, 也要負責看守會幕裡面的器具,為以色列人辦理聖幕的事務。 你要把利未人交給亞倫父子們,因為他們是從以色列人中選出來協助亞倫的。 你要指派亞倫父子們盡祭司的職分,其他人若走近聖幕,必被處死。」 耶和華又對摩西說: 「我從以色列人中揀選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所有的長子。利未人要屬於我, 因為所有頭生的都屬於我。我殺死埃及人所有的長子和頭生的牲畜那天,已把以色列人所有的長子和頭生的牲畜都分別出來,使之聖潔,歸給我,我是耶和華。」

耶和華在西奈曠野對摩西說: 「你要按利未人的宗族和家系統計他們的人口,登記所有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男性。」 於是,摩西照耶和華的吩咐統計利未人。 利未的兒子是革順哥轄米拉利革順的兒子依次是立尼示每哥轄的兒子依次是暗蘭以斯哈希伯崙烏薛米拉利的兒子依次是抹利姆示。他們按家系都屬於利未人的宗族。

革順宗族有立尼示每兩個家族, 其中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男性共七千五百人。 革順宗族的人要在聖幕的後面,即西面安營, 拉伊勒的兒子以利雅薩做首領。 他們負責看守會幕,即聖幕、聖幕的罩棚、頂蓋和門簾、 圍繞聖幕和祭壇的院子的帷幔、門簾、繩索及一切相關的物品。

哥轄宗族有暗蘭家族、以斯哈家族、希伯崙家族和烏薛家族, 其中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男性共有八千六百人,他們負責看守聖所。 哥轄宗族的人要在聖幕南面安營, 烏薛的兒子以利撒反做首領。 他們負責照管約櫃、桌子、燈臺、兩座壇、聖所裡面的器具、幔子等一切物品。 亞倫祭司的兒子以利亞撒利未人的最高首領,負責監督在聖所工作的人。

米拉利宗族有抹利姆示兩個家族, 其中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男性共六千二百人, 亞比亥的兒子蘇列做首領。他們要在聖幕的北面安營, 負責照管聖幕的木板、橫閂、柱子、帶凹槽的底座和聖幕的一切器具, 以及院子四周的柱子、帶凹槽的底座、橛子和繩索。

摩西亞倫亞倫的兒子們要在聖幕東面、朝日出的方向安營,為以色列人在聖所司職。凡擅自走近聖所的人,都要被處死。 摩西亞倫照耶和華的吩咐,按宗族統計利未人,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男性共兩萬二千人。

利未人代替長子的地位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統計以色列人中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長子,登記他們的姓名。 我是耶和華,你要把利未人歸給我,代替以色列人所有的長子,也要把利未人的牲畜獻給我,代替以色列人所有頭生的牲畜。」 摩西就照耶和華的吩咐統計了以色列人的長子, 年齡在一個月以上的共兩萬二千二百七十三人。 耶和華又對摩西說: 「你要用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所有的長子,用利未人的牲畜代替以色列人所有頭生的牲畜。利未人是屬於我的,我是耶和華。 以色列人所有長子的人數比利未人總數多二百七十三人,這些多出來的人需要被贖回, 每人折合五十五克銀子,要以聖所的秤為準,即一舍客勒3·47 一舍客勒約合十一克。是二十季拉。 要把贖銀交給亞倫父子們。」 摩西就收取了那二百七十三人的贖銀, 以聖所的秤計算,共十五公斤銀子, 照耶和華的吩咐,將贖銀交給亞倫父子們。

Read More of 民數記 3